高新产业“主阵地”!深圳1/4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出自这里
2月15日晚元宵佳节,百万流明的激光喷涌而出,在深圳上空数千米外的夜空中,投射出相当于一个足球场面积的“全网最高最大冰墩墩”,点亮燃情冬奥的万家灯火。
这里的云端成像,靠的是光峰科技的ALPD激光显示技术。这家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,是深圳国家高新区科创力量创新发展的缩影。
从1996年成立的深圳国家高新区,不断砥砺创新,发展至今已形成有自己特色的、现代化的、植根于深圳本土的科技产业体系,是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突飞猛进的“主阵地”之一,培养了华为、中兴、腾讯、迈瑞医疗、大疆等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。
2月26日,周六,深圳湾畔的威新软件园,依然人流不少,咖啡店、共享办公空间和绿色草地上,有不少谈项目、聊产品的创业者。
威新软件园是20多年前由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创建的贝氏建筑事务所设计,园内绿地率高、容积率低,开放式花园场地一片鸟鸣花香。
谁也未曾料想,30多年前,这里只是粤海街道的一片村落和滩涂。沧海桑田之间,威新软件园见证并参与了深圳国家高新区高速发展。
1996年深圳国家高新区成立,早期面临本土高新技术企业不足等短板。数据显示,1996年初,深圳全市只有6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,产值过亿的高新技术企业仅20家。
初创时期,高新区项目和投资主要通过招商引资来实现,之后积极创造适合中小企业生长发育的生态,坚持内生成长、自主培育为主,战略性引进为辅的原则,企业和项目的来源逐渐从引进为主向内生为主的方向转变,依靠内生培育形成有自己特色的、现代化的、植根于深圳本土的科技产业体系,逐渐将深圳国家高新区建成高新技术企业的发源地。
到2022年初,深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已超2万家,其中深圳高新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75家,占比全市超过1/4。
深圳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呈现出“6个90%”的特征:即90%的创新型企业为本土企业、90%的研发人员在企业、90%的研发投入源自企业、90%的专利产生于企业、90%的研发机构建在企业、90%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由龙头企业承担。
威新软件园只是深圳国家高新区的一个缩影。记者在园区看到,这里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。园区服务人员介绍,运营20年,威新软件园已服务超过30余家世界500强、上市公司和明星企业,包括华为、英特尔、英伟达、亚马逊、阿里巴巴、松下、大疆、伟创力、安富利等,芯片、5G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无人机等多种新兴产业在此碰撞出创新火花。
为更好发挥高新区示范带动作用,2019年4月,深圳市政府将南山园区、坪山园区、龙岗园区、宝安园区、龙华园区等5个园区纳入深圳国家高新区范围,从“一区一园”扩大到“一区两核五园”,总规划面积扩大到159.48平方公里,相当于扩区前的14倍。
此后,深圳国家高新区瞄准科技前沿,不断提升科技企业集聚度和产业竞争力,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生态圈。坪山高新区锦绣路,被称为BT(生物技术)产业大道,这里已云集191家生物医药类公司、11家上市公司,包括世界500强企业赛诺菲巴斯德、微芯生物、新产业生物等龙头企业。
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,与深圳国家高新区发展密不可分。如今,园区有近8000家注册企业,2020年工业总产值为13556.89亿元,园区生产总值7852.55亿元,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超1/4.而且,高新区年产值过亿元企业823家;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75家,占全市27.3%;境内外上市企业142家,占全市约三分之一。
而且,经过20余年的不懈努力,深圳国家高新区打造了新一代电子信息万亿级产业集群,高端制造装备、生物医药与健康等千百亿级产业集群。其中:新一代电子信息、数字与时尚、高端制造装备、生物医药与健康四大产业增加值分别占全市33.86%、60.86%、55.19%、47.83%。
此外,高新区培育了华为、中兴、腾讯、迈瑞医疗、大疆等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,形成了头部企业全面领跑、新锐企业多点开花、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出现的蓬勃发展局面。
在“双循环”新发展格局下,深圳国家高新区企业正积极布局全球市场:中兴通讯产品服务全球1/4以上人口,业务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;迈瑞医疗在海外设立43家子公司,11000余名员工遍布世界;海能达在海外设有超100家分支机构,产品销往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...
接下来,在“双区”驱动、“双区”叠加、“双改”示范等重大战略机遇和《深圳国家高新区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》指导下,深圳国家高新区将朝着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目标阔步前行。